山西晚報訊(記者 張磊)近段時間以來,山西晚報接到不少讀者反映,“黃金上門回收”過程中,被一些上門回收商家以遠遠高于市場正常回收價的方式吸引,隨后遇到套路。
對此,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采訪了多位正規(guī)黃金回收的商家,總結了多種套路。一種最為常見的,是這部分商家在交易過程中,在過火器皿中和手上“做文章”。他們事先在器皿中加入特定化學元素,使黃金在燃燒過程中黃金首飾發(fā)黑發(fā)紅。隨后以“金不純”“金是假的”“含金量很低”“你這個金有問題”等理由,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回收。
還有的上門回收的商家,使用未經市場監(jiān)督局核準的“鬼秤”,在與其交易中第一步復秤重量是正確的,以此騙取客戶信任,但熔化完即調回“鬼稱”模式使得融化后重量少了幾克。業(yè)內人士提醒,在足金首飾不臟的情況下,正常損耗一般不會高于0.05克。
還有的不良商家使用如“王水”等強腐蝕性化學液體,在熔化完后放入其中。就算客戶最后不回收,客戶手上的金也或多或少會被偷走。還有的商家以各種理由讓回收的黃金飾品離開客戶視線隨后直接實行盜竊,因事發(fā)現場無監(jiān)控所以后期也無法維權。
業(yè)內人士提醒,個人消費者如需回收請聯系正規(guī)有資質、當地或者網上風評較好較多的大型實體回收機構。切勿相信遠超市場正?;厥諆r的誘餌。在回收之前可先去附近商場正規(guī)金店復秤。交易過程切勿讓首飾離開視線范圍,首飾不接觸對方的不明液體。如果對方以上述行為為理由壓價、坑騙、盜竊應立即報警。
(責任編輯:梁艷)